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等4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成都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要发挥创新资源、企业集聚、应用场景、规模市场等综合优势,至2025年,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以及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成效明显,成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要素集聚与培育体系完善,人工智能在生产生活、城市治理应用广泛,打造创新活跃、能级领先、生态完备、应用广泛的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到2025年,全市人工智能产业产值突破1500亿元,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场景数量达到100个以上。 建设技术水平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在计算机视觉、人脸识别、无人智能、深度学习等技术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在机器学习、智能计算、知识图谱等技术领域加速从跟跑、并跑向领跑跃升,牢牢把握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竞争战略主动权。到2025年,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数量达到10个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15%以上,攻克“卡脖子”技术数量达到5项以上,人工智能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30%以上。 打造产业能级处于********梯队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主阵地。着力在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智能交通、智能制造等领域,加快培育一批龙头、链主、领军、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施一批高能级项目,基本建成涵盖核心技术、支撑平台和智能应用的产业链和跨区域、跨平台的高端产业群。到2025年,全市人工智能产业产值突破1500亿元,百亿级产业集群数量达到5个以上,企业数量达到1000家以上,链主企业数量达到5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达到50家以上,有全国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地标达到5个以上。 构筑要素聚集度位居全国前列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示范地。在人工智能高端人才、资本投资、创新平台布局等方面加速集聚,人工智能行业影响力和知名度持续提升。到2025年,全市人工智能产业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高层次领军人才超过30人,投融资规模突破300亿元,参与3个以上国家或国际标准编制。 建设全国最具特色的人工智能场景引领地。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在产业发展、美好生活、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智慧蓉城运行中实现深度应用。到2025年,全市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场景数量达到100个以上,形成10项以上可供全国推广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案例。 《规划》还指出,成都未来将从六大方面发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这六方面分别是:强化创新引领能力、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推动企业发展壮大、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场景引领发展、完善产业发展生态。 据悉,2021年,成都全市共有人工智能企业597家,企业数量排名全国第5;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413.9亿元,较2020年增长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