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IT时代重新审视智能制造 制造业并非低端代名词
http://www.weld21.com 2021-06-10 16:28 


  日前,由互联网实验室主办的《“新IT”--数字社会基础设施的新图景》研究报告发布会暨专家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发布了国内首份关于新“IT”的研究报告,并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分别围绕“新IT”总体趋势、关键问题、中国可选择战略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度解读。
  人类现代社会经历了 “老IT”工业技术(Industrial Technology)、“旧IT”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和“新IT”智能技术(Intelligent Technology;Intelligent Transformation)引领的三次范式转变;“新IT”是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全新的环境要素下,一种区别于传统的IT的新架构。
  报告坚持“以互联网精神为本,开放、创新、跨界、融合”的理念,全面梳理了“新IT”的内涵及外延。同时,回顾了IT的演进历程和阶段划分,展望了“新IT”未来的新格局,并遴选出发展迅速的“新IT”样板企业,进而展示当前全球的发展态势。
  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方兴东表示,IT是一个很有历史感的话题,需要从很长的历史时期来看这个产业是如何在变化。几十年来,IT产业一直处于不断的变革之中,要从更深的层次来看这个产业,从更开放的角度来理解产业的演变。这些年来,全球各IT企业的排行在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原来长期位于榜首的企业,不断被新的企业替代,这背后的逻辑及原因,非常值得思考。

  新IT将成为数字社会的基础设施

  互联网实验室研究中心主任张文强在报告中指出,新IT是基于端(智能物联网终端)、边(边缘计算)、云(云计算)、网(5G)、智(行业智能)技术架构,帮助各行各业实现智能化变革所需要的技术、服务与解决方案。
  新IT目前已经逐渐成为行业共识,会成为数字社会的基础设施。IT科技不再是传统的信息技术,而是提供智能化变革所需,融合了人工智能、5G、云计算、物联网等的技术、服务与解决方案。因此,新IT作为一套完备的包括智能产品、基础设施和智能应用在内的全套解决方案,具备云原生、中台化、AI智能等核心特征。
  对于中国新IT产业生态结构及未来趋势,互联网实验室认为,新IT的产业生态重构将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技术储备阶段。这一阶段将经历3到5年时间,重点是抓重点,补短板,实现国内IT产业市场的安全可控。
  第二阶段是生态重构阶段(第6-10年)。这一阶段将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需要将现有生态形成合力,共同打造软硬件结合的中国自主化IT生态圈。基本完成国内IT产业的生态重构,并进一步打造IT产业优势。
  第三阶段是国际化阶段(第10-20年)。这一阶段要打造全球新IT生态。在接下来的10年,可以中国市场为依托,借助中国海外新IT产业发展逐步走向国际市场,构建以“亚非拉市场为主导,欧美市场为辅助”的全球新IT生态体系。

  人机关系反转是新IT基础设施的开始

  在谈到新IT的特性时,著名学者、商业观察者、评论家吴伯凡表示,人机关系的反转,是新IT基础设施的开始。从工业技术到信息技术,再到智能技术,新IT会真正成为新的基础设施。
  吴伯凡称,物质、能量、信息是生物生存的三大要求。人类发展的过程中,越早期物质越重要,越后期信息越重要。工业革命,实现了物质到能量的转换。从第二次机器革命,到人机平台,已经不再是体力的延伸,而是脑力的延伸。
  同时,现在的人机关系也出现了反转。过去人是有决策的,所有的东西都是主人的,机器只是干困难的事情,脏活、累活。但是现在在决策领域、设计领域,人们越来越能感受到机器的力量,也就是第二代机器、智能机器,将来它会比人类更聪明。因此,未来人机关系会出现实质性的反转,未来的基础设施本质上就是智能设施,“新IT”就是新的智能技术,就是新的基础设施。

  制造业并非低端代名词

  “我们可能要重新认识制造业,特别是一体化、智能化、有核心的专利技术的制造业的创新价值和创新意义,从而能够让我们更加坚定要做好中国制造。”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秦朔这样评价新IT对制造业的影响。
  秦朔表示,通过最近几年调研制造业企业的情况来看,其实很多制造端的企业,其竞争能力,包括利润率,会超过品牌企业。
  另外,对于美国现在呼吁制造业复兴的问题,秦朔称,当年美国开始将很多制造业生产线外包,短期内资本收益提升很明显,但长期来看,美国的精密制造能力衰退非常严重。
  创新必须要与产品开发和制造过程中形成的知识和经验体系作为基础。把制造业外包的结果,可能短期的财务回报很靓丽,但是最终是把创新的土壤送给了别人。
  在大量的制造领域里面,美国的制造业外包做法,把很多能力丢掉以后,又影响了更多相关产业的发展,美国认为是一个教训。从美国的反思,到国内制造业调研的结论,秦朔认为,制造业其实不是低端的一个代名词,制造业和创新可能是高度相关的。
  秦朔称,我们要更加坚定要做好中国制造,无论是制作的制还是智力的智。在这样的背景下,也有必要重新审视以联想为代表,也包括像海尔等更多的中国企业,他们对于国家的基石作用。

  新IT业态下做好融合与输出

  联想集团副总裁、联想企业科技集团行业事业部总经理刘文超在谈到新IT时称,从“新IT”的角度来看,以前将IT叫做一种设备,后来是一种能力。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算力和产业的融合,这是新IT的第一个标志。只有好的算力,在了解行业,甚至是子行业真实需求的情况下,才能产生融合力。
  刘文超称,数字经济内生的增长能力,是以场景+新科技驱动的。它主要解决两大问题,第一大问题是经济存量的优化问题,就是降本增效,如何提高能力,如何节约成本。第二是微小创新产生新的增量,通过算力+产业,通过科技+场景这两个主旋律,推动要去解决的传统的性能提升,和未来新领域创造的问题。
  刘文超表示,联想除了是IT企业外,更多的还有制造型企业角色。联想最关心的是“研、产、供、销、服”。其中,“研”是研发,“产”是生产,“供”是供应,“销”是销售,“服”是服务。现在联想已经把它们完全融合在新技术和生产力里面。
  在介绍这套体系时,刘文超表示,联想一个IT企业,从设计、生产、制造、销售、客户服务,在全球160个国家建立了这一整套体系。这套体系采用统一的IT平台,无论在质量控制、合规控制、生产制造,全方位的覆盖,包括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全部在一起,让大家觉得还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刘文超称,联想可以把这个能力做相应的输出,希望能够形成产业共识,让企业可以从专注于某个点,变成专注于整个体系,一起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IT人要对制造业怀有敬畏之心

  财经媒体人、原《中国企业家》杂志的执行总编辑何伊凡在发言中表示,没有办法连接“新IT”的供给和客户的新需求的科技公司,一定会受困新达尔文之海(产品从投入生产到大规模产业化之间的鸿沟)。
  何伊凡称,技术的需求和市场需求是不一样的,成熟的企业才能够在一轮又一轮的延续性的技术浪潮当中保持一个领先的地位,但是往往面临破坏性技术变革的时候,就会遭遇失败。当技术从单一的创新走向集成式创新的时候,或者说“新IT”引领的时候,它可能会形成这种新达尔文之海里面****的一个漩涡,这种漩涡有可能会构成数字化时代特别庞大的破坏力量。
  “新IT”带来的颠覆性的影响,一定会破坏现有的产品服务、市场和行业。所以这种指数型的技术是特别恐怖的力量,任何的大公司在它面前一定会显得过于渺小。

  “新IT”要穿越达尔文之海,从需求端来看,何伊凡得出了五点思考。

  第一,用传统的制造模式难以跳出原来的以产定销的难题。
  第二,“新IT”的核心还是要从需求入手,也就是生产用户需要的商品,以合适的数量,而不仅仅是高效的去生产。
  第三,一座工厂的智能化可以分三个层级,最简单就是信息化,第二层是数字化,第三层是数智化。
  第四,产业互联网是一个短板理论。系统能力再强,设备能力跟不上肯定不行,生产再高效,上游采购的品质,交期不稳定也没用。“新IT”不能只看IT和制造,一定是端到端的齐头并进。
  第五,所有的IT人进入智能制造领域,要对制造业怀有敬畏之心。新入者没有办法把自己定位为赋能者,更不能对制造业有傲慢态度。

  在这次《“新IT”--数字社会基础设施的新图景》研究报告发布会暨专家研讨会上,各领域的专家及学者从产业、技术、产品、行业等多个层面,围绕“新IT”总体趋势、关键问题、可能突破、各国竞争态势、中国可选择战略等方向进行了深度解读。
  《“新IT”--数字社会基础设施的新图景》研究报告的发布,首次完成了对“新IT”立念的过程,让行业对新IT形成了体系化、结构化的认知。同时,这份报告也从新IT的角度,对IT产业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扫描。研究报告通过具体的企业案例,从新IT的层面进行探索。对于新IT的趋势、发展路径及步骤都做了有益的预测。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管学院教授、网络经济专家吕本富、中国通信业知名观察家、智能互联网研究专家项立刚、至顶传媒总编辑高飞、互联网专家胡延平、中关村数字媒体产业联盟执行主席刘兴亮、万网创始人、苏州顺投科技董事长张向宁、商业观察家、亨通堂文化传播机构创始人之一陆新之、上海社科院绿色数字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易、所罗门部门solomoboro使者汪云志、********代互联网人、知名投资人司文敏、互联网实验室特聘研究员朱岗旗、产业规划与战略管理专家杲占强等专家学者,也在这次会议上分享了他们对于新IT的精彩观点。


页面功能 】【返回首页】【关闭
更多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产业人工智能利器落地智能营销场景,国双斩获行业大奖(06-07)
·第四届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峰会在杭举行(05-28)
·天津大学发布“最强大脑”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05-24)
·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开幕 中外科技精英共话“智能”(05-20)
·深圳两会|智能网联汽车 深圳加快“上路”(05-19)
·我国首条小卫星智能生产线第一颗卫星下线(05-14)
·人工智能的新风口,应该怎么抓?(05-12)
·吹响世界智能大会网上宣传“冲锋号”(05-11)
·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进入冲刺阶段(05-07)
·世界智能大会上 新“智慧”将亮相(05-06)
热点文章 更多>>>
会员动态 更多>>>
网站动态 更多>>>
论文集锦 更多>>>
特级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焊接21世纪-中国焊接器材网 技术支持:3w2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