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水下浮体和深海锚座在水下250米处作业,安装和维修的难度和成本都非常大,因此对产品提出的要求是在免维护状态下持续性工作27年。根据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的要求,水下浮体安装在海底后,所有操作都将由水下机器人执行,不得出现任何维修。因此,对产品的焊接、防腐和精度控制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难度要求。
300公里长的焊缝要做到“一丝不漏”
据介绍,水下浮体上钢结构的焊缝长达300公里,共有5000多个焊口,要求不能出现一个漏水点。为了做到“一丝不漏”,在焊接过程中,作业的技术人员对每一条焊缝都用超声波、X射线和磁粉进行探伤,一次焊接成功率达到98.5%。“仅射线探伤,我们公司就拍了2.1万张照片,拍片合格率达到了99.9%。在这些照片中,曾经发现过一张片子有问题,经过分析,原来是存在一个直径为0.1毫米、长度2毫米的一个打磨不净的夹杂,也就是比头发丝粗一点,我们立即进行返工。”刘凡说。
2700平方米封闭空间穿上“铝制内衣”
要做到在海底工作27年免修,防腐是个大难题。据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刘凡介绍,水下浮体在体内、体外穿上了两层“防护服”。浮体外侧要涂装油漆,浮体内侧要用热喷铝技术,把0.5毫米厚的铝丝用高温熔化后,再喷射到浮体内部的钢板上,形成一层保护膜。
据介绍,水下浮体内侧共有2700平方米的大型封闭空间,要全部采用热喷铝技术防腐,这在国内还是首次。“封闭空间里,热喷铝产生的粉尘无法及时扩散,工人们需穿上特制防护服,以免吸入粉尘。热喷铝要在20℃的温度下进行,当粉尘达到一定浓度时,遇水还会爆炸,这要求工作区既要通风好,还要维持温度、湿度的稳定。为此,公司专门培训了约200名热喷铝喷涂工,都是海工装备制造不可多得的特殊工种作业人才。”刘凡说。
安装下水后全部由水下机器人操作
经过40多天的运输,水下浮体将成功运抵巴西交付使用。据刘凡介绍,水下浮体放到海底后,全部由水下机器人操作,这就要求各种设备的安装精度高度标准化。
“水下浮体的安装精度是造船的10倍,普通船舶的结构件安装****误差规定为1厘米,而水下浮体结构件安装的****误差要求是1毫米以下。”刘凡说,为此,公司专门建立了三大数据库,其中材料数据库控制材料的入库到发放的过程,生产数据库记录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质量数据库记录每一个检验环节。最终形成数十万字的交船报告,根据数据库的记录,武船和业主可以轻松找到最小的一个零部件的编号、部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