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中汽协在京发布了2012年上半年汽车产销数据:
1-6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为952.92万辆和959.81万辆,同比增长仅4.08%和2.93%。
销量前10名的厂家集体受挫,无一例外没有完成销售任务。
如此“增幅”,对于习惯了两位数增长的中国汽车厂商来说,无疑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样的增长,是厂商使尽浑身解数,在近似血腥价格战和强压经销商库存的结果,现实的终端市场是“负增长”。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从2011年至今,中国汽车行业低迷的产销数据和高库存的市场现实,正传递出“高增长渐行渐远,汽车微增长时代已来临”的明确信息。
当“微增长”来临并成为今后车市的主旋律时,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变化也在中国车市悄悄上演。在诸多变化中,首当其冲的是销售的低速增长。在全球一体化的环境下,受世界经济整体性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也出现下滑。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汽车业自然不能独善其身。
在微增长的同时,车市另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微利润”。据记者调查,上半年,产品滞销带来的高库存压力,所有加价车成为过去式,同时,经销商不得不“出血甩卖”,从高端豪华车到低端微型车,降价潮此起彼伏,导致众多车型卖一辆亏一辆。与此同时,不断增长的营销费用和高库存带来的资金成本压力,也在大肆侵蚀商家的利润,造成大多数经销商“微利”甚至亏本,尤其是弱势品牌和新入市的经销商。
除上所述外,车市变化还表现在销售品牌化、市场份额集中化、竞争激烈化以及服务高端化等方面,已逐渐触及经济、金融、产业以及社会等领域。
未来,汽车厂商是继续苦苦支撑等待新的爆发?还是积极求变应势而为?这需要作出理性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能否放下以往追求“高增长、高收益和低风险”的思维包袱,坚持理性思辨和积极向上的应对策略,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