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完善
http://www.weld21.com 2005-10-12 09:26 

  人才是现代工业竞争的首要因素之一,最近几年人才问题已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美国政府在制定其21世纪的竞争战略时,提出:“必须把教育、劳动力培训战略列入国家的优先列表中”。美国商务部的报告在描述保持美国制造业竞争优势的对策时,特别将人才问题列为****对象之一,认为“人才的培训和教育是关键”。该报告
甚至将中美两国人才队伍进行了如下分析、对比:

  2002年中国工科毕业生人数为21.96万人,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39%;而美国的工科毕业生人数不到6万人,仅占毕业升总数的5%。这种状况引起了美国政府和工业界深深的担忧。

  我们姑且不论上述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如何,这种简单的数字对比实际上并不能客观地反映问题的本质。事实上,我们(至少在焊接领域)比美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专业人才危机。

  在美、欧等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大学普遍实行通才教育,其焊接人才主要来源于职业培训。他们的焊接职业培训体系经过多年的运行,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不同种类、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比较完善。

  单看美国的工科毕业生人数似乎问题很严重,但事实上,美国早就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焊接职业培训体系。在这个体系下,每年有大量的人员接受焊接职业培训后,获得美国焊接学会(AWS)的相应资质。而且,美国在获得国际焊接学会(IIW)的国家授权(ANB)之后,又开始在国内推广国际统一的焊接人员培训制度,并在AWS体制和IIW体制之间建立了相应的链接。因此,美国只要解决 “焊接在公众眼中那种在滑坡中挣扎的倒霉形象”问题,凭借其认证的权威性和一系列配套措施就足可以吸引更多富有天赋和才能的人进入焊接领域工作。

  反观我国,情况却不容乐观。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专业人才教育制度。曾经有40多所高等院校设置了焊接专业,提供焊接专业人才的培养。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998年的通才教育制度实施。此后,人才的培养重任自然就落到了职业培训部分。而当时我国焊接职业培训体系尚不完善。为了解决我国焊接专业人才供需矛盾,中国焊接学会和中国焊接协会于1998年8月,联合成立了中国焊接培训和资格认证委员会(CANB),全面负责我国的焊接培训和认证工作。

  我国的CANB在2000年1月获得IIW授权后,开始致力于在中国推广国际统一的焊接培训体制。客观而言,CANB最近几年的工作卓有成效、成绩斐然。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我国共有上千人接受了各类焊接培训并获得相应的IIW资格证书。CANB推行的IIW焊接培训体系已成为我国影响最广、最为业内认可、与国际一致的体系。但是,从深层意义上讲,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还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处理,其中包括:IIW焊接培训体制与国家人才培训体制的兼容;现行体系的推广、普及;高校通才教育留下的空白如何填补等等。

  为了进一步推广焊接培训教育体系,使其得到更大范围的认同,我们需要作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 完善高等院校材料加工工程学科的教育

  高等院校应当以培养现代企业所需的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有所改革。市场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同时也是在不断变化的,高等院校的教育应当适应这些变化着的需求。以焊接结构的设计为例,随着焊接与其它制造过程的集成程度提高,对焊接结构设计人员的要求更高了。一般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不足以满足这种愈来愈高的要求。而院校教育针对这方面需求的改革、调整有很大的用武之地。

  —— 争取将我们现有的焊接培训和资格认证体系纳入国家统一的专业人才培训和评定体系中

  从2002年开始,国家实施《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计划》和《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并启动了“3年50万新技师培训计划”,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技能振兴行动,加快培养一大批技术技能劳动者特别是高级技能人才,提高全体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正在筹划和建立新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评定体系。建议CANB要及时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信息,作好充分准备,争取主动。

  —— 增加授权培训机构(ATB)的数量

  目前我国获得IIW授权的焊接培训机构(ATB)仅一家,与我国焊接劳动力队伍的规模极不相称。培训机构数量不足就形不成网络化效应,焊接培训的普及性将大打折扣。所以,增加培训机构(ATB)的数量是推广IIW焊接培训体系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 扩大现有的授权范围

  目前国际统一的IIW焊接培训体系最早起源于欧洲焊接联合会(EWF),目前这套体系仍然处于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而在欧洲,各类焊接人员的培训程序已经发展到10多个。而我国仅得到了其中4个类别(焊接工程师、焊接技术员、焊接技师和焊接技士)的授权。IIW已经建立了影响广泛的焊接检验人员培训程序,我国尚未得到该类别的授权。

  —— 采取有效途径,利用职业培训祢补高校通才教育的空白

  在高等院校实行通才教育后,我们应当研究、探索新的途径,积极发展培训事业,探讨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的能力。

页面功能 】【返回首页】【关闭
更多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电站焊接技术发展方向(10-10)
·压控式自动变光焊接护可减少焊接时强光对眼睛的伤害 (10-08)
·中铁山桥灌河特大桥焊接工艺通过鉴定 (09-27)
·管道一公司获得2005年全国优秀焊接工程一等奖 (09-23)
·西部成品油管道焊接突破1600公里(09-20)
·最后一道焊口完成焊接 西气东输年内有望全线投产 (09-05)
·“船舶激光焊接技术”课题进展顺利 (09-02)
·2005中国河北国际焊接及切割设备展览会即将举行(09-02)
·我国工程机械焊接业的发展趋势(09-01)
·近海管道焊接和切坡口技术的发展趋势 (08-29)
热点文章 更多>>>
会员动态 更多>>>
网站动态 更多>>>
论文集锦 更多>>>
特级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焊接21世纪-中国焊接器材网 技术支持:3w2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