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轨迹。周东芳,从17岁时第一朵燃烧的焊花开始,在十几个寒来暑往中,与石油化工建设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宏伟业绩,但却一次次地让十建公司职工感动,一次次地让业主感动。 永不服输的倔劲1999年8月,周东芳怀着一股年轻人永不服输的劲头和为石化工业贡献青春的激情,来到了管道纵横、银塔林立的抚顺乙烯的改扩建工程施工现场。从最简单操作开始,她开始了艰苦的磨砺。在学好操作技能的同时,她没有忘记学习焊接理论,很快她就开始了独立的焊接操作。 周东芳没有陶醉在初步的成功里,她知道,自己的路才刚刚开始。2000年,周东芳参加了大连港务局新港三台10万立方米大型储油罐紧张的施工建设。从钢结构的焊接到大型储油罐的焊接,焊接技术难度大大增加,在海风肆虐的海边施工,对她来说无疑又是一场巨大的考验。有时候回到宿舍里,她们悄悄地抹眼泪,但第二天一来到现场,她们又像战士一样充满了豪气。 挑战新技术的闯劲2002年,周东芳参加了中国石化管道公司临邑首站两台5万立方米储罐的施工。为了尽快把自动焊技术学到手,她白天干活,晚上抱着书本啃。在底板平焊埋弧自动焊盖面的焊接过程中,为了减少焊后变形,确保表面成形和焊接质量,她总结出了“分段倒退”的焊接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2002年底,她重返大连,在新港三台10万立方米的储油罐建设工地,结合底板板材的厚度,她们采取“从中间向两头”的焊接方法,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控制了焊后变形。在储油罐大角缝的焊接中,她和她的焊接小组第一次接触自动埋弧角焊机,采用了内部用自动埋弧焊角焊机来焊接,外部用手工焊的焊接方法,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施工进度。 在十建公司团委开展的“大干一百天”的劳动竞赛中,她又被评为“优秀岗位能手”。 “优秀”是这样炼成的2003年8月,上海石化白沙湾四台10万立方米储油罐会战进入白热化。时值上海60年一遇的高温天气,头顶火辣辣的太阳,油罐内发烫的铁板炙烤。施工中,周东芳和她的焊接小组在底板焊接中,首次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打底、自动埋弧焊盖面的焊接方法,解决了手工打底劳动强度大、工效低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周东芳又一次被评为“最强建设者”,她所使用的焊机被评为“优秀红旗设备”。 周东芳用自己的无声行动,书写着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