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趋势
制造业出现新一轮高速增长去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出现新一轮高速增长趋势。2003年,规模以上工业的增加值增长17%,2004年上半年的增长速度达到17.7%,其中3、4月份的速度都在19%以上,5、6月份逐步下降,但6月份的增速仍达16.2%。
工业高速增长主要是由制造业尤其是加工工业的新一轮扩张拉动的。原材料工业的较快增长主要是由加工工业拉动的。从国际产业分类看,制造业分为两大部分:﹁是原材料工业,主要提供作为工业或建筑业材料的半成品,如钢材、铝材、水泥等;二是加 工工业,或加工制造业,主要对原材料进行加工、装配,为社会提供消费或生产用的最终产品,如日用品、耐用消费品、机器设备等.从制造业增长规律看,具有短期扩张能力,能够迅速进入高增长的,只是加工工业;而原材料工业则短期内不能迅速扩张,它受到自身投资周期较长的制约,也受到其上游产业-采掘业的制约。因此,凡是制造业(或工业)出现高速增长,如增长速度达到10%以上,都是加工工业的迅速扩张拉动的,同时也必然带动原材料工业的适应性较快增长。
今年以来,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在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强的条件下,工业投资增幅较大回落,但1~4月份的工业投资增速仍达到57.6%,制造业投资增长仍高达65.1%。不少制造业部门,如纺织服装、化工、非金属矿物制品、钢铁、有色金属、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石油加工等,投资增长率仍高达60~120%。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宏观调控将对固定资产投资和制造业的高速增长起明显遏制作用。但预计今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速度仍将达到16%左右,一些制造业的增长速度仍处于较高水平。估计制造业的投资增长到明年会出现大幅度回落。
制造业高速增长的势头将持续相当一段时期。预计未来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4~15%。去年和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扩张,使制造业的生产能力又上了一个台阶,多数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从明年开始将更加突出。
未来几年,整个工业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将达到65~70%。工业在GDP中的比重将上升到接近50%(目前为46%左右),制造业部门成为GDP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
二、出现新一轮重(化)工业化
去年规模以上重工业的增速比轻工业高4个百分点(18.6%比14.6%),今年上半年则高出4.1个百分点(19.7%比15.6%)。重工业化趋势在不断增强。
但是,这是新的重工业化进程。重工业化阶段包括两个时期:一是以原材料工业为重心的时期;二是以加工工业为重心的时期。前一个时期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基本完成了,现在出现的重工业化属于第二个时期。这个时期的重工业化,是重制造业化与高加工度化的统一,并具有向技术集约化阶段转变的内在要求。
新的重工业化进程带来了几个基本趋势:一是拉动工业新一轮高速增长,因为重制造业的扩张对原材料工业和基础工业的拉动作用较大。二是使规模以上工业与全部工业的增长率差距不断扩大,因为重制造业部门具有较强的规模经济效应,使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规模以下工业。2001年,规模以上工业与全部工业的增长率差距为1.2个百分点,2002年扩大为1.6个百分点,2003年进一步扩大为4.4个百分点(当然,规模以下工业的统计数据可能有一定误差)。预计今后几年将继续保持这种趋势。三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增长速度加快,因为重制造业的技术密集度较高,技术升级链条较长,技术发展空间较大。
三、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加强
去年以来工业增长的结构性倾斜突出。2003年,电子及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交通运输设备、冶金、化工等5大行业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超过了50%;2004年第一季度,以上5个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也达到了50%左右,其中电子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3.2%。在制造业中,主导产业的增长持续加快,带动作用不断加强。
值得指出的是,目前要注意高增长行业的两种类型:一类是重工业化时期的主导产业,其高速增长将持续较长时间,如电子及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交通运输设备尤其是汽车、部分化学制品、以及一些精密机械、专用设备等;另一类是适应性增长的原材料部门,其高速增长主要是被固定资产投资和加工工业的高度扩张拉动的,具有短期特点,如钢铁、水泥、电解铝、有色金属等。后一类产业和产品的高增长及其高利润,一般是难以持久的。
主导产业有三个特点:比重高、增长快、带动效应强(包括影响力系数高和感应度系数高)。由于主导产业主要是技术相对密集的产业,其带动作用加强将使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快。主导产业对制造业的带动作用加强,带来了两种趋势:一是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升级加快;二是制造业的产业组织调整加快。主导产业的高增长和强带动,会导致企业并购重组的增加(并购扩张比新建扩张来得快),使资源向大企业和优势企业集中,带动产业集中度提高,有利于资源配置的优化。 |